外来人员众多,矛盾纠纷不断,如何管理服务这些新居民,一直是令不少基层派出所头痛的事。奉化大桥派出所却不用为此忧心,近年来创新推出出租房“旅馆式”管理,将辖区警务站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和便民服务的“新居民驿站”,目前已成为警民一家亲的“邻家派出所”。
建立出租房“旅馆式”管理总台
“小周啊,你帮我看看在南大路附近还有房子可以租吗?最好离我上次租的房子近一些。”6月初,王先生带着老乡又一次来到大桥派出所城南警务站。这一次他极为熟练,和社区民警周峻民一起在“辖区空置出租房源情况”电子屏前为老乡挑选起房源。
原来,上个月底,从江西来奉化打工的王先生在城南警务站办理流动人口登记时,得知还能在总台租到房子,着实让他感到意外与惊喜。他在南大路附近挑中了一套20平方米的小房子后,社区民警周峻民立马帮其联系房东,还陪同他一起看房,警务站“一站式”的便民做法,让王先生尤为感动,也为刚找到工作的他解决了住房忧虑。
“这里租房比中介还放心,房子和房东都由警察把关,还不收取费用。”王先生回去后,就把这事分享给了周边的朋友。一名老乡得知后,立即让他陪着来附近找房子,彼此能有个照应。
据大桥派出所副所长周必胜介绍,城南警务区地处城乡接合部,外来人员众多,却分散居住在各个村庄和社区,日常管理比较困难。去年,大桥派出所结合“警网互融”工程,发挥各个村社干部、网格员“人熟地熟情况熟”优势,配合派出所外口专管员,通过出租房二维码对辖区出租房及流动人口开展信息核查、采集、登记等工作,创新建立出租房“旅馆式”管理总台进行集约化管理。
“我们对辖区内4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空置出租房逐一登记造册,与房东签订责任状,信息核实可靠后添加至‘奉化公安’微信公众号,租户既能自行上网点击‘我要找房’,又可在民警的帮助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房源。”社区民警周峻民说,目前他们共掌握了2200余套房源信息,已成功帮助300余户外来人口找到住处。
将警务站打造成“新居民驿站”
不仅如此,大桥派出所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服务群众,创新机制,推出工作日延时服务、双休日错时服务和预约上门服务,将警务站打造成集出租房“旅馆式”管理总台服务、居住证等证件证明办理、各类矛盾纠纷化解、各类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“新居民驿站”。同时依托政务网,帮助辖区群众在警务站内“一键查询”相关行政部门业务办理要求和咨询凯发k8国际的联系方式,让群众少跑腿,在全省率先推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全程“零跑”。
前几天,在奉化打工的云南人陈先生就切身感受到这样的便利。当时,陈先生通过微信联系上社区民警周峻民,询问他是否能在晚上办理居住证,因为他白天要上班。周峻民了解情况后,当天晚上就来到陈先生的租房,上门为他办理了证件。
在全天候运作城南警务站的基础上,大桥派出所还在辖区另外3个警务站(室)同步开通“24小时”服务,实行社区民警、辅警轮值坐堂制度,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,群众有求必应。创新“跑腿驿站”,在村社服务中心窗口叠加公安业务,由社区民警、辅警代办、跑腿,打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目前,大桥派出所共梳理出两大类十一项对外业务,为辖区群众提供“零距离”服务300余次。
开起“警调超市”,提供“调解外送”服务
服务做好了,矛盾纠纷也要处理好,否则很有可能成为“安全隐患”。大桥派出所开起“警调超市”,以“人民调解室”和“司法确认”“律师驻所”等机制为基础,吸收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和综治、网格、法律工作者,以及社会公益力量,形成公检法司专职介入,律师定期驻所,民间调解组织深度参与的调解模式。还根据群众需求提供“调解外送”服务,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民调解协议“司法确认”举措,提高调解的公信力和有效性,减少了群众跑腿次数,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。
今年5月份,在西溪村某工地员工宿舍内,外来务工人员刘某做早饭时不小心将工友钟某的衣服弄脏,后双方发生口角纠纷,进而产生肢体冲突,造成刘某和钟某两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擦伤。调解过程中,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,多次不欢而散。
为避免矛盾激化,社区民警邀请联所律师前来协助调解工作。经过律师专业的分析、解释,使得双方认清了利害关系,当天双方即达成调解协议,所有医药费、误工费等费用均当场付清,双方不得再因此事产生纠纷。随后,双方的调解协议书进行了“司法确认”,这一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。
如今,警务站已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“邻家派出所”。“周围群众有什么需求,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纠纷,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。”周必胜说,今年前5个月,大桥派出所辖区发案数同比下降22.2%,源头化解矛盾纠纷31起,进行居住登记2644人,受到群众好评。